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

腧穴



中文古文中,「腧、輸、俞」三字可相通,發音(shù ㄕㄨˋ),但使用時各有所指。

「腧穴」是指穴位的統稱;腧與「輸」通,有轉注輸注的含義,指經氣的轉輸如同水流的轉輸

注;穴有孔隙的意思,指經氣所居留之處在筋骨肌肉的空隙間。


人體五臟六腑的「正經」經絡系統共計十二條,加上身體正面中央的「任脈」、背面中央的

督脈」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系統。加計後共為十四經絡或稱為廣義經絡,在其上所排列著的

人體穴道,稱為「正穴」,全部共有三百六十五處。

但仍還有很多隱敝、偏僻的穴道,如果連這些都算在內,人體總穴位數目超過該數目。



腧穴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:

經穴
指歸屬於十二正經任脈督脈的腧穴,又稱為十四經穴。由於分布在十四經脈上,所以能十四經脈及所屬臟腑的病證,而且能主治本經的病證。
奇穴
指未歸入十二經脈及任脈、督脈,但具有奇效、有明確位置及名稱的腧穴,又稱為經外奇穴。其主治範圍比較單純,多數對某些病證有特殊療效。
阿是穴
是以痛處為穴直接進行針灸的一類腧穴,既無固定名稱,也沒有固定位置,又稱為不定、天應。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