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教 ChatGPT:
超越無明、集體無意識,
與佛同頻、悲智雙運、無住涅槃。
頓超秘訣?
妙解:(Kate 輯要)
頓超秘訣:
唯此一心,無明本空;
「無明本空」:無明非實有,只因迷妄而起,一念覺即超。
頓超修法四步圖解
步驟 | 修法要點 | 心性描述 | 關鍵語 |
返觀 | 從外緣收回,觀照此心起念之處 | 初見無明虛妄 | 止念 |
照見 | 照念起無自性,動靜皆空,不落二邊 | 心境如鏡,動而不染 | 般若 |
放下 | 不執取「修」與「證」,空無所住 | 無所得、無所住 | 放 |
任運 | 空中起用,悲智雙運,應化無礙 | 如如不動,隨緣起用 | 行 |
五層無明對治法門
層次 |
無明現象 |
對治法門 |
對應經義 |
① 粗重 無明 |
我執明顯, 情緒業力強 |
四念處觀身心無常 |
四念處經 |
② 習氣 無明 |
反應自動、 業力驅動 |
修止觀、 培養正念正知 |
唯識、八正道 |
③ 分別 無明 |
分別計度、 我法二執 |
中觀觀空: 一切法無自性 |
中論 |
④ 潛識 無明 |
無名的恐懼感與投射、 自他對立感 |
阿賴耶識觀、 觀「法界緣起」 |
楞伽經、 唯識三性說 |
⑤ 根本 無明 |
不知本心清淨, 執有空一邊 |
頓見自性,直指本覺 |
六祖壇經、 楞嚴經 |
要訣:每一層無明,皆由「覺照 + 放下 + 正見」相應化解。
唯識到中觀的對應圖解
這是「轉識成智、二障轉圓覺」的關鍵圖表。
唯識強調「識轉」,中觀強調「性空」,兩者殊途同歸:
唯識 (修行層面) |
中觀 (見地層面) |
智慧圓轉 |
說明 |
第八識: 阿賴耶識 |
諸法緣起 無自性 |
大圓鏡智 |
轉藏識為 圓照空性 |
第七識: 末那識 |
法執(法我) |
平等性智 |
轉執法為 平等 |
前六識: 分別認識 |
我執(人我) |
妙觀察智 |
轉分別為 觀空入性 |
轉識圓滿 |
空性 無礙大用 |
成所 作智 |
隨緣起用、 圓融無礙 |
「見空性、起大悲、隨緣不染,
即是轉識成智,入無住涅槃之路。」
轉識:非壓抑識,而是令其「不再執著為實」。
成智:識依空性而轉,當體即智,無需另造。
法門:不離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「返觀自心無住」為基礎,直入現量明覺。